物联网平台提供商如何保证物联网安全?
在2016年10月21日发生的物联网平一次物联网安全事件导致全球大量互联网中断一天。其罪魁祸首是台提臭名昭著的僵尸网络(恶意流量雪崩式攻击或分布式拒绝服务攻击),其名称为Mirai。供商该恶意软件发现数以万计的何保消费级物联网设备仍在使用默认密码运行,而Mirai获得了这些密码。证物

一旦控制了这些物联网设备 ,联网Mirai就会将它们作为机器人大军进行网络攻击。安全而这一网络攻击背后的物联网平企业主要以顶级域名系统(DNS)提供商为目标,显然是台提为了破坏Playstation网络 。最终导致Reddit 、供商Netflix和Twitter无法使用长达几个小时的高防服务器何保时间。
同样的证物网络攻击行为可以让黑客自由支配商业物联网系统 ,从被盗数据到勒索软件甚至更糟,联网都可能造成灾难性影响 。安全安全服务商卡巴斯基公司表示 ,物联网平从2020年上半年到2021年,物联网设备上的网络攻击事件增加了一倍多。
但也有好消息 :依赖物联网的60%以上的企业并非无力保护自己。自从2016年以来 ,物联网的网络安全有了很大的进步。服务器租用只要企业确保选择了拥有最先进防御的物联网合作伙伴 ,就基本可以保证安全。
如今 ,许多物联网系统在自助服务平台上运行,所有业务用户都可以构建定制的物联网应用程序 ,而无需从头开始设计 。那么 ,面对安全威胁,如何决定哪个平台最能让自己安心?
向供应商询问以下这五个物联网安全问题。他们的答案将揭示他们是否遵循当今物联网安全的最佳实践,或者您是源码库否应该继续搜索。
向物联网平台提供商提出的5个物联网安全问题企业不能将传统的IT安全策略应用于物联网系统。每个设备都是潜在的入侵媒介 ,这种新范式需要新的网络防御方法。要评估物联网平台的安全级别 ,需要与供应商进行面谈 ,并从以下五个物联网安全问题开始:
(1)整体安全框架是什么?网络安全是一个强大的领域 ,香港云服务器具有建立可靠防御的既定策略。企业的物联网平台提供商应该能够描述这些策略。欧盟网络和信息安全局建议采用纵深防御方法,其中多层防御可以阻止攻击;一个安全边界失效的地方,这个概念成立 ,另一个安全边界将继续存在 。
纵深防御紧密地映射到物联网系统,企业和其物联网平台提供商必须在其中维护至少三个级别的安全性:
●保护设备本身,包括硬件、软件和网络连接。
●保护物联网云平台 ,包括管理层和数据访问。免费模板
●遵守数据隐私法,包括(取决于人们所在的位置)通用数据保护条例(GDPR) 、当地法律和行业认证。
为了提供这些多层次的保护,物联网平台开发人员可以应用ISO27001等认证标准或遵循DevSecOps(开发 、安全和运营)计划,该计划在开发过程的每一步都集成了安全性。他们可能采用多种方法 。
与此同时,微软公司建议物联网安全的零信任原则。这个防御框架假定所有请求都是有罪的亿华云,直到被证明是无辜的;它需要在提供访问权限之前进行严格的验证 。
需要注意的是,深度防御和零信任并不相互排斥。物联网平台中的强大安全性可能包括两者的元素。事实上,第三种策略(设计安全)涉及同时集成多个安全策略,将安全视为整个系统及其生命周期的整体要求 。
(2)如何在平台中启用安全功能?这是一个棘手的问题 。在理想情况下,应默认启用安全功能 。同样,在完全确定需要它们之前,应禁用打开潜在漏洞的设备功能 。
在相关说明中 ,默认密码最初应该是健壮的 。企业还应该在部署之前更改密码和用户名,这是2016年遭遇Mirai攻击的一个仍然相关的教训。
(3)如何防止设备级别的安全漏洞?物联网平台的设备安全性可能很棘手;毕竟 ,他们并不总是控制用户使用的设备 。与提供预集成设备库以供选择的提供商合作,并询问他们是否已验证设备固件中的安全协议 。
一个关键的最佳实践是仅使用提供基于硬件的不可变信任根的设备。这是一个验证真实基本输入/输出系统(BIOS)的芯片 ,BIOS是启动系统的固件。如果没有这一验证,黑客可能会在损坏的BIOS上启动设备,这让他们可以完全控制。
(4)平台如何控制用户访问?不要让恶意行为者进入系统 。物联网平台中的用户控制主要是身份验证和授权问题,但并非所有身份验证协议都同样强大 。为了与零信任安全保持一致 ,平台应单独保护系统资源 。
最常见的资源授权协议称为OAuth2;选择包含OAuth2甚至更好的资源单点登录(SSO)授权的平台提供商,具体取决于分配的用户角色 。说到角色 ,在企业的物联网平台中寻找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RBAC) 。这使企业能够为物联网项目中涉及的每个人(从管理员到内部用户再到第三方合作伙伴)授予不同级别的访问权限 。
(5)如何处理软件和固件更新?企业越早更新应用程序,其整个系统就会越安全。但是在一个拥有数十个(或数百个)设备的物联网系统中,仅使用人工方法是无法保持最新??状态的。
与其相反 ,寻找支持无线(OTA)更新的物联网系统,将新版本的软件和固件推送到云平台 。可能还会询问更新服务器的安全性、设备连接以及更新包的加密方法。
克服物联网平台中的网络安全挑战极其丰富的数据收集、前所未有的自动化 、实时数据流等物联网的承诺 ,使这项技术成为竞争的关键。创造这些好处的相同特征导致了一系列新的安全挑战。
大多数物联网设备在物理尺寸和计算能力方面都设计得尽可能紧凑 。这并不总是为安全功能留下空间。更糟糕的是,物联网市场尚未确定所有利益相关者的标准化安全协议 。例如,设备制造商可能会采用完全不同的方法进行身份验证。平台提供商 、系统集成商和运营商本身可能并不都在同一页面上。
选择一个单一的自助物联网平台可以消除这种碎片化。这些平台使整体安全设计策略相对简单。但在与任何平台提供商合作之前,请务必了解他们如何处理安全性。上面列出的物联网安全问题是一个很好的起点。